“青岛”号导弹驱逐舰历时4个多月,首次环球航行;仅仅过去10年,2012年,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。
昔日的两个海上霸主,在中国终于双舰合璧,以航母为基干,以导弹驱逐舰为带刀护卫,它们组成的航母编队,宣告了外国列强的舰船,挤满我们的江海,大摇大摆而来,耀武扬威而去,这样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。
“我和军舰打了一辈子交道,看着它最终走向深蓝,这是我感到最骄傲的事情!”
1930年1月,潘镜芙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富商家庭,自小锦衣玉食,生活优渥。
1937年抗战爆发,为躲避战乱,7岁的潘镜芙被迫随家人乘着小船逃往上海,这次境遇让他刻骨铭心,直到晚年仍历历在目:
“到黄浦江的时候是晚上,我看见了一片灯光,都是日本的军舰和外国的大船,没有我们自己的大船、军舰。当时虽然年纪很小,可是我想,如果长大以后能够造军舰多好啊!”
其实,潘镜芙最终与“铸舰”结缘并非一帆风顺,他经历了两次跨界蜕变:从文学迷到理工男,从机电工程师到造舰设计师,而实现蜕变的关键是他治学的严谨,既注重广博,又力求精深。
从小他感兴趣的是文学而不是科学。小学、初中大部分时间他都沉浸在阅读文学作品之中,尤其喜欢鲁迅的小说,所以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,这对他以后搞科研更是受益匪浅,直到晚年他还对此津津乐道:
“文学书籍经久耐看,做学问、忙工作,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需要放开思路, 借鉴文学作家丰富的想象力。山穷水尽时, 放下手中工作, 换一个角度思考, 往往灵感突现, 于不通处求通达”。
1942年,几经颠沛流离,潘镜芙终于随父母定居苏州。在那里,他读完了初高中,记住了影响他一生的格言“为学当似金字塔,既要博大又要高”,并打通了治学上的任督二脉。
在苏州中学读高中期间,物理老师成功培养了他对理科的兴趣,由此,他从过去的文史成绩特别突出进展到文理各学科均衡发展,并为下一步投考工科大学、走上舰船研制之路做了准备。
1948年报考大学的时候,因看不到舰船设计专业的出路,潘镜芙只能把梦想暂时搁置,选择了当时发展前途较好的电机系。
1952年9月,从浙江大学毕业后,潘镜芙被分配到华东电工局工作(1953年3月因机构调整,进入一机部第二设计分局工作)。在这里,潘镜芙参与设计了上海电机厂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,这是新中国第一台汽轮发电机,极大的提升了国产汽轮发电机的水平。
1955年,组织上安排潘镜芙到一机部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工作,参加新中国舰艇的设计工作。
1961年7月,被誉为“中国军舰摇篮”的中国舰船总体研究设计所——第701研究所成立。在这里,潘镜芙一干就是近60年。
1962年,701所开始基于苏联“里加”级护卫舰的技术资料,着手研发一艘国产火炮护卫舰,这也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军舰。
时任电气科长的潘镜芙承担了该船的电力系统模块设计工作,这也是他第一次在舰艇设计领域“小试牛刀”。
虽然对于学习机电专业的潘镜芙来说,造军舰几乎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,但他却不墨守成规,敢想敢干。在没有可以借鉴的设计经验,缺乏计算机设备乃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,潘镜芙瞄准国际最领先水平,勇攀高峰,攻坚克难,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。
当时许多专家都主张应该继续遵守“传统路线”,在舰上使用直流供电。但潘镜芙却认为不瞄准国际最领先水平,我们就会永远跟跑,他大胆提出使用更可靠、更经济当然也难度更大的交流供电。
为了尽快创新突破,更全面地掌握造船知识,他告别妻儿,去了武昌造船厂,从线圈缠绕、钢板铺设等基础工作干起,他回忆道:
“我们就住在码头,吃饭是每天自己带几个馒头,从图纸翻译、复制到建造,船钢板一块块拼起来,怎么装管子,怎么拉电缆……我从头跟到底”。
正是凭借这样的预见和胆识,潘镜芙在中国军舰上第一次成功采用交流电制,为其他舰船采用交流电制作了开创性工作。
事实证明,他的决定是正确的:这艘“国产炮舰”最终落地成为新中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军舰——65型“江南”级护卫舰,它也是新中国第一艘使用交流电的军舰,在单一技术领域上首次追上了“国际水平”。
在完成了65型护卫舰的设计工作后,我国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第一代驱逐舰——051驱逐舰的设计工作。
1965年,由于潘镜芙在65型护卫舰设计工作上的出色表现,他被破格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工作。
由此开启了他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的辉煌“铸舰”生涯。
当时,由于科技大发展,火炮、鱼雷不再是驱逐舰的主导,世界已确定进入导弹时代。
那时,他只有35岁,当时我国对这种大型军舰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一点技术积累,科研家底薄弱,工业基础落后。
这种情况下,怎么把雷达、火控、导弹制导等单个系统安装到军舰?又怎样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配合,让其效率最大化,这让潘镜芙十分头疼。
军舰应该是一套大系统,而导弹、雷达、舰炮火控都是其中的子系统,只有将系统完全整合,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威力。
受此启发,潘镜芙拼了。他跑遍国内舰载武器设计单位,终于寻到最合适的配合方案。
为了测试武器系统配合效果,1970年底,潘镜芙与来自701所的一帮设计师一直吃住在船上。
当时所有设计人员都有一个特殊习惯:大家的外套上口袋都特别多。出去跟船实验时,一二十个人,每人都是一个口袋装苹果,一个口袋装咸菜,一个口袋装饼干,另外一个口袋装面包,都是吃的。
原来,当时很多实验都是选在海面出现台风、风浪高的天气,这样一个时间段,专家们一上船不久就会晕船,不断地呕吐,为避免把自己的胃液吐尽,他们都是把肚子里东西一吐光,立刻吃点随身带的食物;再吐,吐完后又强迫自己继续吃。
苦心人天不负。经过无数次失败后,终于首次在051型驱逐舰上安装了舰上导弹,将导弹、舰炮和反潜武器等单个装备组成武器系统,大幅度的提升了命中率。
首舰导弹系统在靶场试验时,四发四中靶船,拉开了中国海军舰船系统工程设计的序幕。
1971年底,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——济南舰完成试航交船。051驱逐舰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于水面舰艇,实现了全舰控制管理系统的整合,使中国军舰从此迈入了“系统化”,无论航速还是舰载武器,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它的问世,让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,在我国海军舰船发展史上,写下里程碑式的一笔辉煌!
他大胆采用国内最新科研成果,建立陆上试验场,亲自主持武器系统的对接调试,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,并在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,继续强化“系统工程”设计理念,强调全舰各个系统间有机协同,综合性能兼优,舰上武器和电子系统、设备首次组成作战系统,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,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当时在研发中出现了一个棘手问题,052型导弹驱逐舰电子设备众多、各种天线林立,如何使舰上的电子设备互不干扰、协调相容呢?
潘镜芙组织攻关小组,分析抗干扰效果不佳的各种可能原因,把它排成队,然后一条条、一点点地来测试,最终在数百条的可疑原因中发现了新的干扰源。
经过几天的研究调试,他们攻克了卫星通信和雷达同时开机、互不干扰这一难题。
1994年至1996年,潘镜芙领导设计的两艘新型驱逐舰112舰、113舰相继完成,成为当时舰艇中排水量最大、技术最先进、作战能力最强的舰船,尤其是112舰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舰”。
自此,我国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,一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旧貌。
60年里,他设计制造出了两代四种型号驱逐舰,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大和开拓性的贡献,因此,业内称他为“中国第一位武器系统设计师”,国家誉他为“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”!
如此赫赫功勋,足以青史垂名,但直到他离去世人还不知道,除了导弹驱逐舰,潘镜芙还是中国拥有航母的一位重要的功臣!
现代化海军系统中有“一舰守一海”的说法,可见航母在守卫海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。
众所周知,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,前身是“瓦良格”号航母。当年“瓦良格”号被中国人购买后,因美国阻扰困在土耳其港口。
关于要不要以“瓦良格”为基础建造自己的航母,国内为此还争论不休,毕竟“瓦良格”只是个报废的半成品,改造实在太难了,且还要支付10亿美元的保证金,才能将其从土耳其拉回来。
对于当年的中国而言,拿出这笔钱是天文数字,更别提研制航母这个工程,更是难于登天。
可是中国必须有航母,否则何谈强国梦?2002年初,经过不懈的努力,“瓦良格”号终于拉到了中国。
2002年12月,潘镜芙带着全体海军的希冀,去北京面见国家领导人。这次会见,成为中国航母事业的重要转折点。因为就是这次会见,潘镜芙获得了领导人的支持,航母建造终于被批准立项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人民海军曾被嘲笑为只能靠近海岸防御的“黄水海军”、只能在近海防御的“绿水海军”,为了让人民海军走向“深蓝”,潘镜芙咬定目标,矢志不渝。
上世纪70年代后期,潘镜芙作为总设计师,率领团队攻克了远洋航行中油水补给等难题,为我国海军编队成功设计了一艘指挥舰051Z型“合肥号”导弹驱逐舰。
1980年初,由6艘051型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在编队指挥舰“合肥号”的率领下胜利完成护航任务。
这次远航,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次冲破第一岛链,横跨赤道线,将航迹延伸到浩瀚的南太平洋,不仅检验了远航能力,还收集了大量气候水文数据,为今后一次次远洋出访、科考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1994年5月8日,由潘镜芙主持设计的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、被誉为“中华第一舰”的112舰,正式交付海军使用,被命名为“哈尔滨”号。
1995年,哈尔滨舰先后访问朝鲜、俄罗斯,1997年又作为中国海军编队主要军舰访问美国、墨西哥、秘鲁和智利,实现了中国军舰首次环太平洋航行。
此后,在112舰的研制基础上,潘镜芙带领团队又研制出了113舰。113舰立足国产化,采用国内新技术和新设备,实现了柴燃联合动力装置、大功率燃气轮机、国产柴油机的国产化,填补了国内空白,意义重大,1996年交付海军使用后,被命名为“青岛”号。
2002年,青岛舰远航4个多月,横跨印度洋、大西洋和太平洋,实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。
2012年,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;2019年,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;2022年,航母福建舰下水,人民海军进入“三航母时代”。
各种型号的驱逐舰纷纷编队入海,成为航空母舰的“带刀侍卫”,眼见着这一个个“移动的军港”被自己钟爱一生的驱逐舰守护着,潘镜芙开怀不已:
“我最大的希望,就是我们的海军和舰艇,我们的航母编队,能达到世界水平。”
20世纪90年代后,进入晚年的潘镜芙逐渐从技术一线岁的潘镜芙从七〇一所退休。
因为有潘镜芙,人民海军装备导弹驱逐舰,从此走向深蓝;因为有潘镜芙,中国有了航母编队,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域有了太平!
我们今天可以毫不畏惧地告诉一切觊觎中华的宵小之辈:中国的领海,已经不是你们可以想来就来的了!#乘风计划#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太突然!上海这家商场也要升级改造了,一地铁口今起关闭!很多人的青春回忆→
色彩丰富,充满情感和活力的油画︱Jennifer McChristian绘画作品
初中数学竞赛题,a²+b²=605,求a+b,班级模拟为何全军覆没? 2
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实践—以“人工智能”大单元教学为例
Steam在Linux上的使用率持续增加:接近 2% AMD CPU使用率达到72%
新款入门级AirPods和AirPods Max据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
Steam 3 月软硬件调查:简体中文保持第一,RTX 3060 继续提升
关注官方微信